面对新型冠状病毒,老年人要如何防护

2020-02-10

      老年人群是新型冠状病毒易感高危人群,为了更好地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,防控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了《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要点》,并科普成文。

1.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?它是如何传播的?

  2019年12月导致武汉病毒性肺炎暴发疫情的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(2019-nCoV)。新型冠状病毒来源目前尚不明确,但是其具备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。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,也几乎可以确定存在接触传播,但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空气传播。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无可用疫苗,也无特效药物。

2.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一定会得肺炎吗?

  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影像学改变,也就是说都有肺炎的表现。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,也可能会发现无肺炎表现的患者。

3.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?

  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(巨噬细胞、NK细胞、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下降)且很多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(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),因此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,且容易出现危重症病例。


4.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哪些表现?

  新型冠状病毒起病隐匿、潜伏期长、首发症状多样且不典型。发热为主要表现,可合并轻度干咳、乏力、呼吸不畅、腹泻等症状,流涕、咳痰等卡他症状少见。但是,部分患者可无发热、咳嗽,可表现为乏力、胸闷或消化道症状等临床症状,老年人临床表现更不典型,个别患者有可能以谵妄、意识障碍等症状为首发或早发症状。从目前病例统计数据看,多数患者预后良好,少数患者病情危重,多为年龄>70岁、有肺部或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。因此对于老年人群更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护。

5.老年人日常怎么防护管理?

  (1)不去感染病例多的地区。

  (2)减少外出,尽量不到人流密集和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,如必须外出应戴口罩;在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,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,防止病菌传播。



(3)正确、及时洗手:在咳嗽和打喷嚏后,在制备食品前后,饭前、便后,手脏时,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均应注意洗手。可用肥皂和水或者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

(4)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加强体育锻炼,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多吃蔬菜水果,多喝水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

(5)不要食用野生动物及已患病的动物和其制品;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,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。

(6)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;如有疑似患者,居住过的环境一定要进行清洁、消毒。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,56℃ 30 min、乙醚、75%乙醇、含氯消毒剂、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。

(7)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(如发热、咳嗽或打喷嚏等)的人密切接触。

(8)特殊人群更加强关注,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支气管哮喘、支气管扩张等肺部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,家属更应该加强关注原有呼吸道症状变化,注意测体温。对于长期家庭氧疗的老年人,还应该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。


6.老年人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?

  老年人患病本身临床表现不典型,所以只要出现疑似症状,比如发热、咳嗽、咳痰、呼吸困难,甚至仅仅是乏力和纳差,都应该及时佩戴好口罩前往综合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近就医。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医院就诊前,预先在纸上写好慢性急性诊断和所有用药(包括保健品),携带既往病历。

7.如果自己是密切接触者应该怎么办?

         密切接触者是指跟患者(疑似或确诊病例)有过近距离接触,但又未做任何防护措施(如戴口罩等)的人员。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,最终需要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后做出专业判定。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居家医学隔离观察(14天),不用恐慌,不要随便外出,做好自身身体状况观察,特别注意监测体温变化,定期接受社区医生随访。如果出现疑似症状,及时佩戴好口罩前往综合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近就医,并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。


新闻来源:中华医学会   防控科普知识





Copyright © 北京巨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(京)网药械信息备字(2022)第 00409 号 京ICP备 18058975号-1  沈阳网站建设龙兴科技